高原上的汉子高原上的塔

2013年06月18日  新浪资讯

——记毕供威宁局迤那供电所解伟

  解伟,毕供威宁局迤那供电所所长,中等个头,皮肤因常年与乌蒙高原的阳光亲密接触而有些黝黑,自小喜爱篮球运动的他,把迤那供电片区当成了一个大的篮球场,他带领37名团队成员,谋篇布局、进退有方、张弛有度,为居住在贵州屋脊上的彝族回族苗族老乡,做好供电服务,特别是自2012年3月,担任迤那镇双营村的助理村长以来,他想方设法,为村民脱贫致富铺路搭桥,同时,他还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人,为贫困儿童圆上学梦、为敬老院的老人送温暖,他就象高高矗立在海拔2500多米的乌蒙高原上的电力铁塔,风吹雨打都不怕,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这个村长有点忙

  2012年3月15日,解伟在“帮县、联乡、驻村”活动中,当上了一名驻村干部——迤那镇双营村助理村长,上任伊始,他充分发挥电力平台的优势,唱好“扶贫致富”这台戏,一年多过去,这个昔日“鸟不拉屎”的贫困村,有了自己的致富领头羊、自己的致富品牌、自己的致富产品,说起这位来帮扶的挂职助理村长,村民们都很熟悉,“这个村长有点忙。”

  解伟认为治病需治本,为医好长期困扰双营村的“穷根”,解伟通过走村串寨,摸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引资入村”的招数,上任伊始,他选定了双营村水塘组的青年党员卯寻,作为村民致富领头羊,从投资到培训到种植药材,短短3个月的时间,一亩多半夏长势良好,昔日只长荞麦和洋芋的土地,如今,长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如今的卯寻,正带着附近的村民,种植健脾益肺的党参,村民们说,“以前种庄稼只管吃饱,现在种药材,手头还有点活动钱了。”

  在走访中,解伟了解到,双营村村民最大的困难是只能“靠天吃饭”,因为长年缺水,每年的庄稼好不好,只有“看老天爷下不下雨”,所以,为村民寻找水源成了助理村长的当务之急,通过勘察,发现双营村具备打井取水的条件,通过与镇政府的沟通,联系到贵州省地矿局对双营村进行钻探施工,在双营村双龙组修建“小水窖”,2012年6月12日,双营村水井出水,喷涌而出的水花,和着细雨,铺洒在围观的村民身上,人人都象过年一样高兴,如今的双营村小水窖,每天的出水量有三百吨左右,不但解决了双营村的饮水困难,连长期干旱的大山村也跟着沾光,两个村的一千多户村民和一千多头牲畜饮水、农业生产用水,终于不用愁了。

  急难险重走在前

  双营、大山的饮水问题解决了,但是其他12个村还是暂时脱不了缺水的背景,所以,迤那供电所的“抗旱服务队”在每年的春耕时节总是很忙,还有“抢修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队伍,身穿南网标志的服装、骑着大大小小的摩托,在迤那、斗古、玉龙、牛棚四个乡镇5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烟农服务、为药材种植户服务、为养殖业主服务,“哪里有跟用电有关的问题,我们就出现在哪里。”

  3月25日,解伟带着“抗旱服务队”,在玉龙乡和平村新田组为村民更换大容量变压器,解决了新田村1000余人、400多头牲畜及1200亩早熟蔬菜的用水困难。5月28日,迤那供电所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近千名学生一起,组成一道送水人墙,从河边,连到药材种植大户的田头,烈日下,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就是皮肤黑黑的、单眼皮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解伟,他们把一盆盆、一桶桶水,手手相传,传递到急需灌溉的药材地里。

  供电所的孩子也有爱

  2012年5月31日一早,解伟与所里的青年志愿者一起,给合心村的小学生王玉兰姐弟送去书包、文具,还带着他们上街买了一身新衣服,这是两个“供电所的娃”,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供电所的职工就用爱心捐款承担起了姐弟俩的相关费用,把孩子送回了学校,解伟说,“只要孩子能读,读完大学我们供电所也能供。”“六一”儿童节,姐弟俩手里拿着棉花糖,身上穿着新衣服,背上背着新书包,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供电所的娃”挤在别的孩子中间,笑得小脸绯红,“很幸福!”

  王玉兰的班主任,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她说,“对解所长他们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一份爱心,对娃娃来说,可能会从此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在迤那敬老院,供电所的解伟经常带着职工,来这里“串门”,有时带点水果、有时带些糕点、有时是牛奶、芝麻糊,来了以后,他们还负责检修室内电线、更换插座,让老人们安全用电。2012年11月24日,解伟给老人们送去了一张崭新的台球桌,因为在上一次“拉家常”的时候,敬老院的老人们说想打打台球。

  2012年,迤那供电所的年供电量3400多万千瓦时,是十年前的17倍,综合线损也从22%,下降到16%,安全生产达4724天,贵州电网公司青年文明号、南方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全国电力待业服务明星班组等荣誉,记载着解伟与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辛与汗水。

  (王明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