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折射信息安全盲区 同方安全加密产品或破局

2013年06月26日  新浪资讯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要求员工使用阿里巴巴自家的通讯产品进行业务交流和资料传输,理由则是“保护公司,保护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利益”。根据了解,该事件大为激发了企业的通讯安全意识,同时,也是阿里巴巴应对美国“棱镜门”的一项措施。持续发酵“棱镜门”事件再次把国家信息安全的课题提到风口浪尖,该项目涉及美国情报机构在互联网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10类主要信息进行监听,其中有电邮信息、即时消息、视频、照片、社交网络资料等细节。究竟如何解决国家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困境?

  回看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外企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外企感受到了来自于市场方面的竞争。中国IT企业成长的不仅仅只有产品数量,还有技术,这其中就包括了信息安全技术。在众多崛起的本土厂商中,2005年就致力于信息安全技术开发的清华同方自然是最为强劲的一股力量。其依托清华大学的人力和科技优势,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成功推出具备国密算法的加密芯片、信息安全产品和TST安全平台,不仅产品类型多种多样,为用户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加密保护,而且绝对自主的信息加密核心技术让国家信息安全避免遭受窥视。

  目前,互联网关键汇集渠道是服务器,全球共有13台根服务器,其中12台在美国,信息核心节点周转在美国;全球大部分用户经常使用的软硬件设备,信息的正常运行关键在于交换机、手机、芯片、系统等设备。大部分主流软硬件厂商均来自美国,如英特尔、微软、谷歌、苹果等公司,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信息很容易被监听、过滤。Cookies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监测用户的互联网信息、隐私成为可能。有专家指出,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些政府机构采购仍钟情于国外软件产品,“这些软件类产品可能被预置了‘后门’,产品本身可能就带有容易被攻击的漏洞,给国家信息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此外,在政府采购的环节,依然有许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青睐洋品牌,却忽略了信息安全这个环节,因此大规模的国外IT企业产品及服务开始进入中国的各个领域,被国外窃取或者偷窥关键数据自然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以清华同方为代表的一批注重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创新的本土企业逐渐崛起,并且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独有的核心技术,已经可以为各个行业提供不同的信息安全产品,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积极的标准研究,已经由点到面、由技术到制度等多个维度形成较为成熟的信息安全建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采用更多的信息安全产品只是维系数据安全的第一步,拥有更加严谨的保密意识才是保证数据不受侵害的根本。如果企业过分依赖于来自国外竞争对手的压力,铤而走险,那么后果必然是不堪设想,此次“棱镜门”事件带来的并不是简单的杀毒软件、病毒层面的问题,而是对整体数据的加密、自主保护。同方作为最早参与中国自主数据加密技术研究的民族IT企业,具有保护国家关键信息安全的能力和义务,同时,在信息安全市场,也应该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以此来保障国家在大数据时代的安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