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咨询路在何方?员工跳楼事件、“过劳死”告诫着管理层生命难以承受之重。西方硬碰硬的管理模式已不完全适合中国本土企业,我们还能不能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管理模式?
针对这些困扰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棘手问题,爱维龙媒咨询集团董事长、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先生开拓性地提出:“在企业管理上,我们要秉承中国化的思想和理念,中国的企业管理必须走中国化道路。”
近代中国一度积贫积弱,连像样的企业都没有,更别谈管理思想了。因此说到近代管理学,我们朗朗上口的都是西方的一些管理大师和管理理念。从工业革命至今,西方经过一百多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立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管理流程学说。西方的这套科学管理方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一些企业注入了活力和制度保障,导致很多中国企业盲目跟风,对企业进行了全西化管理的改造。结果,被引入中国的西方管理模式很快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很多中国企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早年的实达集团由于引进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方案,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钱财,最终也倒在了西化管理的路途上。
一个国家走向强盛,一家企业走向卓越,背后都伴随着一种适合本国或本企业生态环境的成功管理模式,比如欧洲的ISO管理体系,美国的六西格玛和日本的丰田TPS模式。那么,中国在走过高速发展的几十年后,当我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时,我们的企业管理模式到底是什么?
爱维龙媒咨询集团自九十年代成立以来,一直高举中国化管理的旗帜,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化管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和认识。它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把中国优秀的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哲学思维模式加入到企业管理中去,用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来管理中国人。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作为管理之“道”,以西方科学的管理流程作为管理之“器”。 “器”与“道”的结合,创新性地提炼出了中国化管理模式,为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指明了道路,也为西方管理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找到了出路。
西方管理模式为什么行不通?
西方模式在西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西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如法炮制呢?在段俊平看来,这主要有两个问题:
1、西方的管理学是建立在西方哲学思维模式、西方政治以及社会环境中的管理体系,不可能适应任何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群体。
2、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悠久性,完全照搬西方的这一套看似科学的管理模式肯定是不行的。
泰勒等西方管理先驱提出的管理理论对当时的企业无疑是影响巨大的,其正确性和合理性毋庸质疑,但对不同时代、不同规模、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而言,却会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就拿泰勒生活的时代来说,当时美国公司的平均员工仅仅才4人,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百人以上员工,在这种规模的企业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还是可行的。但现代企业的组织变得更大、更复杂了,出现了上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大企业,尤其是中国本土企业,面对的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道德化体系习惯性思维的员工,面对的是“情理法”三者并存的情感人文因素,如果沿用20世纪泰勒的理论来处理21世纪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俨然是行不通的。
段俊平介绍,目前我国的管理正处在一个管理本土化的新阶段。在这样的一个新阶段,如果只是一味地把西方的科学管理全盘灌输给企业,而忽略了中国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只给企业传授管理之“器”,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管理之“道”,最终结果就是使中国企业听起来很迷惑、做起来很痛苦,结果自然不成功!
这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嘉璐副委员长在谈到管理中国化的问题时就严重告诫: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完全是美国文化,早晚要失败。国力强大不一定文化先进,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和中国的文化相结合。许嘉璐委员长还谈到,靠农业文化救不了中国,靠西方的工业文化也救不了中国,因此只能是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
中国化管理思想一点也不落后
谈到管理学,一些人对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嗤之以鼻,经常盲目崇洋媚外,以为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思想就一定是先进的,于是很多企业对其照抄照搬。对于这种现象,作为中国化管理专家与国学大师的段俊平认为,由于文化的差异,这种模仿势必给人削足适履之感。 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没有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即使是重视制度建设的西方管理理论,也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早在17世纪末,孔子的思想就在欧洲各国知识分子中间流行开来。美国汉学家顾立雅曾说:“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学者们的守护神。”
与儒家相比,《道德经》因其实用性而更受欢迎。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实际上是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世界通史》的作者斯洛夫这样概括十八世纪的中国:“中国人拥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政治和提供社会凝聚力及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西欧从贫穷和默默无名中拿出了中国的文化与发明,引起了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的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浩淼深邃,数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伟人巨擘无一不是好的管理大师。中华管理思想如同黄河、长江之水汩汩不断地流淌在华夏子孙的血液里,滋润着无数贤才能人,有识之士。中华文化中的儒、道、佛以及其他哲学思想精髓,其实是管理的最好哲学理念。儒家的"以人为本",道家的顺应天道,佛家的思辩形式,《孙子兵法》中的伐谋、伐交,墨家的融合及法家的法术势的辩证关系,等等,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我们的一些企业,却一味崇拜西方的管理理论,而把我们历史上这些优秀的管理思想丢弃了,这无疑是买椟还珠。
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
不仅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能全盘西化,企业的管理者,也不能单靠引进国外的。很多人以为把管理者送到国外去镀镀金,或者从国外直接挖几个管理人才过来,就能解决企业的发展,这其实只是很肤浅的想法。
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段俊平指出,要想管理好中国企业,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只有了解了中国文化才能读懂中国和中国人。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大,西方重视企业制度的规范和建设,但中国文化确实在情的基础上才谈纪律,“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中国,如果单纯讲制度是行不通的,必须还要讲驾驭“人情”的能力,只有建立在感情基础上,制度才能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
段俊平进一步介绍,当下中国企业,制度建设已不是最大问题,但制度建设以后如何用人性的道德力量去执行遵守它,是一个挑战。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是教怎么做人的管理方法,只有懂得怎么做人,才能主动去遵守管理制度,否则制度永远都是写在纸面上的。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家不能引进的的原因,因为西方的管理者只是制度的熟知者,他们并不懂中国化管理的人情。
西方管理之父德鲁克对此也抱有同样的观点,他在给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开幕词中这样说:“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最大的机遇。”
中国化管理模式之光
中国哲学之源《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化管理模式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作为管理之"道",用西方科学的管理流程作为管理之“器”。爱维龙媒领悟中国管理之“道”,借鉴西方管理之“器”,通过“道”与“器”的有机结合使中国企业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西方科学管理模式,从而建立一个无惧革新的生命型组织。自创立以来,爱维龙媒始终高举中国化管理大旗,在管理咨询界独树一帜,享有“中国化管理专家”的美誉。
在中国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上,爱维龙媒先后为一汽轿车、上海电气、香港畅丰、台湾安佑、鲁商集团等数百家知名企业提供了中国化管理咨询服务。“中国化管理”思想不仅得到中国企业认可,也得到了国际化企业的青睐,爱维龙媒先后为多家等跨国集团提供中国化管理咨询服务,成为服务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中国本土咨询公司。
面对这些成绩,段俊平表示万里长征刚起步,他说中国化管理模式是一个大概念、大工程,我们做的,只是走在了前面,相对于这个大工程来说,我们仅仅是开了一个头,要想实现中国企业管理完美转身,还需要更加普及中国传统优秀的哲学思想,通过对企业不断的引导,加上我们的学者们孜孜不倦的探究和探索,只有这样,中国化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开花结果,成为世界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